日本砸錢 研發非基改機能作物

時間:2013/10/26   新聞引據:聯合報

日本農業食品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機構正在研發新品種的黃豆,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風險。(網路圖片)

  彭博社報導,日本政府面對加入「跨太平洋夥伴關係(TPP)」協定而必須降低農產品進口關稅的壓力,並因應人口高齡化的趨勢,正設法為農業開創新生計,將以「非基因改造」方式生產「機能性」作物,包括抑制血糖的稻米,及能夠降低脂肪酸的黃豆等。

  安倍內閣估計,這類所謂「機能性」食品的潛在市場高達一年6千億日圓(約合台幣1,800億元),涵蓋多種營養價值高於一般農產品的水果、蔬菜及穀類。安倍內閣已經撥款20億日圓給農林水產省進行為期3年的計畫,研發新品種的稻米、黃豆、大麥、洋蔥及蕎麥等作物。

  農水省研究主任中谷誠表示,日本迅速高齡化的人口,正是這類產品天生的市場。他表示,「如果我們在日本成功地開創出機能食品市場,便能拓展到亞洲其他也將面臨人口老化的國家。藉由這些產品來提昇健康,應對全世界的消費者都具有吸引力。」

  日本農業食品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機構正在研發新品種的黃豆,以提高β蛋白質的成分,能降低肝臟的游離脂肪酸,藉以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風險。第一批實驗黃豆將在以生產「味噌醬」馳名的長野縣試種。

  另外並將研發澱粉醣含量較高、能夠抑制血糖的稻米,對於想要減重的人將具有吸引力。預訂從2016年起在新潟縣試種。

  日本總人口於2004年達到1億2,779萬的最高峰,之後便開始下降;預估到2025年時,將減少到1億2,067萬人;屆時75歲以上的老人所占比率將由2010年時的11%上升到18%。

  增加「機能性食品」的消費,將能減輕日本醫療體系的壓力,並使日本的農業能夠與美國及巴西等國相抗衡。安倍內閣的目標是在未來10年內,將農民的所得及食品出口額都提高一倍。

原文網址:http://news.rti.org.tw/index_newsContent.aspx?nid=459722&id=2